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智能座舱将迈向新高度。对此,2024年7月12日,在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上,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整车功能集成主任工程师罗梦琦谈到,未来可预见的中长期,无感交互、主动推荐等智能座舱交互功能将有机会逐一落地。
罗梦琦|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整车功能集成主任工程师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AI大模型带来座舱演进新思路
智能座舱的概念已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自互联网兴起之际,汽车行业便致力于将智能化操作融入汽车。初期,车内交互以机械物理按键为主,逐步引入了移动中控屏、智能后视镜等,尝试复刻手机上的多媒体与智能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随后,电子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智能座舱空间定义的深化,车辆从单一交通工具向娱乐休闲空间转变。车内屏幕普及,电子与软件交互按钮兴起,标志着智能座舱的初步成型。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当前正处于智能时代,车辆已搭载完善的软件系统,实现了手机内容消费、通信模块、基本提醒及远程车控等功能的车内应用。语音助手普及,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基础任务与舱内交流,交互体验显著提升。
随着生成式AI的兴起,智能座舱将迈向新高度。预计在未来可预见的中长期,无感交互、主动推荐等智能座舱交互功能将有机会逐一落地。通过AI大模型的思考与推荐能力,模型可以处理复杂的自然语言任务,还能在更广泛的场景中自动执行任务,实现全栈式服务闭环,用户仅需简单指令即可享受跨场景服务。
AI大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数据规模扩大后产生的涌现能力,扩大了人工智能的使用范围,这将推动车内服务从单点向全场景联动闭环转变,提升用户体验至无感智能新境界。同时,这也对企业研发、运营、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加强大模型算法、芯片等新技术,及相关人才储备与部门设计。
此外,多模感知技术的逐步成熟将成为改变车辆交互形式的关键,手势识别、眼动识别等技术将为用户带来更加直观、便捷的操控体验。还将探索后排儿童监测等多模交互新场景,不断拓展智能座舱的应用边界。
AI定义座舱的使用范式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随着智能座舱的普及,各主机厂纷纷探索车内屏幕布局的最佳方案。屏幕已不仅仅是科技感的象征,更深度融入车辆功能,兼顾安全与娱乐。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意图理解与综合推荐能力。以双人出行找餐馆为例,模型能准确捕捉主副驾的意图,理解模糊表述背后的偏好,甚至处理多条件请求,如“好吃不贵又近”的餐厅推荐。此外,大模型还能实现多意图判别,如同时推荐餐厅及附近影院,打破了传统场景剧本的限制。这一过程中,主副驾屏幕协同工作,既体现科技感又确保安全性,计划年底前实现部分推荐能力的上车应用。
在多模态感知方面,追求舱内外信息的深度融合与智能交互。通过识别舱外环境及舱内对话内容,模型能生成跟出行过程相关的创作作品,丰富座舱内的交流,如绘本故事,让智能座舱成为更加人性化、互动性强的空间。
车端AI技术的展望
在探讨了AI大模型在车端产品形态的设想后,我们进一步思考了未来技术上车的工作方向。Agent作为大模型实现智能感知、理解、决策和执行的关键框架,能够高效执行复杂任务,其能力演进分为多个等级。目前我们处于第三等级,通过提示词工程,模型能主动完成类似任务,无需预设。未来L4、L5阶段,Agent将具备更高级的资源调配与自主决策能力,虽尚处探索阶段,但前景广阔。
针对模型部署与训练成本高的问题,我们提出工程化解决方案:采购行业内训练好的模型,云侧训练,端侧推理;同时对任务进行分类和梳理,模型和任务精准匹配;大小模型结合,提升复杂场景处理能力,确保运行稳定性。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在生态构建上,致力于打造高效交互空间,接入更多座舱生态模式插件,促进生态伙伴合作。通过搭建应用框架,注入企业数据与能力,利用成熟基座模型,共同推动座舱智能化发展。
目前,已在车端完成座舱样板间搭建,实现反馈闭环与场景融合,具备工程化落地能力。未来,模型部署与生态转化率、新场景的探索,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诚邀各界伙伴交流商业模式,共同打造高效组件与工具,提供更优质的智能座舱,服务市场与用户!
鸣谢:产品团队,座舱团队和合作伙伴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