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内容

第23届工博会开幕,全球“智造”集结拿出看家本领

时间:2023-09-20 12:40来源:证券之星阅读量:18811   

9月19日上午,以“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为主题的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工博会是观察国内外工业经济趋势的窗口。当前,制造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舞台,其发展状况备受关注。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今年,相关参展企业对工博会投入了极高的期待和重视。

九项工博会CIIF大奖出炉

时隔三年,工博会再次回到上海“四叶草”展馆,制造业领域许多新老朋友早就摩拳擦掌,希望借助这个国家级平台一展身手。

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在评价今年工博会意义时表示,这将是一届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展会,对于提振全球工业经济信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双方将通过产业链金融、“一链一策一服务”、“股贷债保”联动、与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实时交互等创新模式,新增信贷投放3000亿元,显著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比重,支持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此外,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计划。未来3年,双方将围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融资需求深化合作。中国工商银行创新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新增不低于3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中长期贷款比例不低于30%。

开幕式上,9项工博会CIIF大奖同时出炉。“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获CIIF特别大奖。这是我国首个行星际飞行平台,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捕获、首次实现四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探测数据,实现了我国航天器由地月系向行星际的跨越式发展,极大推动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

其余大奖包括:西门子有限公司的“SiePA:西门子预测性分析系统”,已成功应用落地不同行业(包括石化、化工、水泥、冶金、水、设备制造等),赋能用户实现预测性维护与优化,有效提升生产时间、减少紧急维修、提升设备寿命、保障生产安全;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核工业第八研究所、东华大学;云路复合材料(上海)有限公司及库贝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合作的“碳纤维冬奥火炬首创应用及集成技术”,解决了北京冬奥会所需火炬耐高温耐火材料的开发、成型,以及微小氢燃料系统量产等多项技术难题。

机器人巨头带来新技术、新应用

今年工博会,机器人展区让人“大开眼界”,展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也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工业机器人领域企业参与数最多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平台,汇聚了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库卡、安川,以及埃斯顿、新时达、节卡、新松等国内比较知名的机器人整机领军企业。

在节卡机器人展台上,记者看到,16个舞动的机械手臂组成了一个方阵,一块大显示屏正立在前方。公司相关负责人王蕾介绍,节卡机器人推出的OTA智慧服务平台,可以为参展观众实时展示机器人的运行数据,如温度、速度、转速等,计算出机器人群组的总体能耗数据,帮助用户进行更加精准的生产调度,从而减少碳排放。

此外,在节卡机器人展台,体验者还可以观看机器人群舞、浇花、玩魔方,体验机器人拍照、咖啡拉花,参与人机协作趣味互动赛......

不管你把魔方打乱到什么程度,戴着墨镜、穿着红马甲的“节小卡”双臂机器人都能将魔方还原到原始状态。节卡机器人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双臂魔方机器人是协作机器人的一种,得益于运动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高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加快突破,它能实现人机共融协同作业,由此在多元化的场景应用中大展身手。

今年,节卡机器人还带来了“首发首展”自研的JAKA 2.5D定位技术,该技术通过特定JAKA Lens Alignmark标志板,达到2.5D视觉定位效果,快速追踪台上空间中或旋转或倾斜变幻的特征码,实现工件空间位姿的计算,可进行0.5mm的轴孔间隙装配。精定位模式下,可达到0.2mm的精度。

负载25公斤的协作机器人,是中科新松此次带来的重磅产品,它迈过了国内协作机器人一旦负载变大就性能变差的门槛,再度成为“国内首家”。

2018年,中科新松的多可协作机器人率先在国内攻下20公斤负载,继而又向25公斤挺进。此次在工博会上展示的多可协作机器人25公斤码垛工作站,其中的主角多可GCR25-1800,臂展达1.8米,可灵活运用于狭窄空间,满足最大栈板尺寸1.2米×1.1米箱体的码垛场景要求。

数字化、低碳化“双向联动”

今年工博会牢牢抓住了制造业低碳化、数字化的趋势。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分析,随着当前数字化和低碳化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字化、低碳化正呈现出“双化叠加、双向联动”的特点。从这个意义出发,今年工博会有望开启一个新制造时代。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展区内,上海仪电以数字化内容和硬件产品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主线。

“此次工博会,我们展示的全自动滴定机器人作为国内技术领先产品,可实现三通道、高达80个样品的快速滴定。”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上海仪电正面向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核心能力提升,提供基于数字化转型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今年工博会,罗克韦尔自动化集中展示赋能各行各业的创新解决方案和实践用例,例如利用实体模型和数字化技术设计搭建的智能“小世界”、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食品饮料、生命科学等多个行业的独立小车技术等,诠释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如何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石安直言,在工博会这一引领全球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希望能向大家展示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最新成果,以及致力于赋能中国智能制造、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与决心。

此外,Cobot协作机器人也成为展台亮点,其集成了新一代自动化和先进工业机器人技术,具有编程简单、安装快捷、易使用和易培训等特性,仅需细微改动现有生产布局便可落地安装,并能便捷安装和集成至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中,以帮助企业最大限度提升效率,降低持有成本,快速收回投资成本。

展会期间,西门子面向未来的增强自动化产品组合Industrial Operations X正式落地中国,这一开放且具有互操作性的产品组合将工厂和产线的灵活性和模块化水平提升至新的高度。通过电池生产加工全流程的展示,观众可在现场体验到西门子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如何助力制造业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生产运营。

今年,西门子还发布新一代伺服驱动系统SINAMICS S200 PN系列。西门子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副总裁兼运动控制部总经理李雷表示,以SINAMICS S200为代表的新一代伺服驱动系统应发展之需而生。据其介绍,该系统采用数字化设计理念,将虚拟与现实驱动链无缝结合,助力客户实现成本、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平衡。

“让尖端技术走进大众生活”。此次参展,三菱电机将先进技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带来了多项有趣好玩的互动体验,其中高尔夫绘图包装最为吸睛。

展示区内,半径为21.3mm的高尔夫球在夹球的控制下来回翻转,同高尔夫球上方的四轴模组与画笔默契配合,不到2分钟即可完成高尔夫球上绘画与制盒包装。

五轴联动运行,是这一互动的关键。背后离不开三菱电机的硬核科技:基于iQ Platform智能平台下的可编程控制器、运动控制模块,高速高精度的MR-J5系列伺服,以及开放式整合网络CC-Link IE TSN;最快31.25μs的运算周期,更是促成了不同画笔在高尔夫球上的精细绘画,图案包括机器人、电机、表情等十余种。

在三菱电机自动化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战略执行官杉山素看来,中国制造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需求,正是工博会展览面积不断创新高、“展王”竞相涌现的原因。今年工博会,三菱电机400平方米展台将着重推出E-JIT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方案中包含了能源可视化,即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与交叉分析,实现耗能点的捕捉与原因查找,解决了中国工厂既要节能又要高效生产的核心问题。

“上天入地”展示科技创新

今年工博会,中国造“电动飞机”也十分抢眼。

在“智造金山”展区,记者见到御风未来展出的国产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M1的二分之一缩比模型机。“目前我们的M1首架机在金山试制工厂正在进行地面测试工作,很快将飞起来。

这款飞行器使用纯电能源,可飞行250公里,共有5个座位数,未来将主要用于城市通勤和中短途城际间出行,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地面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问题。”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我们希望,未来可以用打车差不多或略微高一点点的价格,让大家乘坐这款飞机高效通勤,实现真正的‘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

“对于一个新工具、新场景、新技术而言,我们认为面向适航的核心系统自主研发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表示,“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核心系统国产化方面已经具备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实现自主可控,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受制于人。”

今年工博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携50多项展品亮相。上海航天展出的井下综采及掘进设备导航系统,将惯性导航系统与采煤机结合,实现完美的“天地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井下工作人数,增大了安全系数;AR智能云检测机器人则填补了国内工业领域“智能检测装备+云服务”工程化应用的空白,助推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今年是振华重工连续第22届参加工博会,今年获奖展品——天鲲号是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是中国大陆首艘从设计到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也是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

据介绍,天鲲号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最大挖深35米,满载排水量约17000t,设计航速12kn,装机总功率25843kW,设计每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绞刀额定功率6600千瓦。船上配有智能疏浚控制系统,包含了实时潮位推算、能效管理、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自动挖泥控制等创新研发成果,能够极大地提高挖泥作业效率,适用于国家港口航道疏浚、岛礁建造和围海吹填造地等工程。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推荐